《中国学校卫生》
在21世纪新时期社会发展形态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逐步建立,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蓝图,对教育实行重点关注,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以德树人”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民族荣誉感,加强爱国主义意识,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目的性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其他活动的前提,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的接班人,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具有良好的品德是优秀人才的基本标准,不仅要关注科学文化素质,更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身品行素质。
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其个人素养,为国家培养全能优秀型人才,而作为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来说,要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思想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的真正含义[1]。
(二)时代性
对于思想政治的发展,根据其时代属性不同定义也不同,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单单是笼统的字面含义,而在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它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容,这就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代性。对于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意义,如今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从思想品德出发,延伸到各个方面。
(三)民主性
在当前社会新形势下,人人具有自主权,对于义务,采取民主性,尊重个人主观意愿,但民主性是在相对条件下形成的,它同时具有纪律性,对于高校大学生不能片面的追求民主,脱离组织与集体,离开群体个人的民主性是无用的,过分的强调个人民主性不利于增强集体荣誉感,造成人心涣散,因此,民主性不是绝对的,在顾虑大局的前提下,才能强调民主性。
(四)政治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国家贸易文化进入到中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西方文化,西方节日也逐步引进,在圣诞节前夕,全国各地欢庆节日,各高校学生自发组织小型聚会迎接圣诞节,而相反的是,对于我国本土节日,如春节、国庆等具有深刻意义的节日,却反应平平。从根本上来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基本原因之一是要求师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导致国家传统节日不被重视。二是在全球经济化的影响下,误以为将会发生政治全球化,导致西方政治的快速发展。教育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因是唤醒学生爱国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如果中国传统社会主义思想不能取代西方文化,那么在政治上西方资产阶级主义必然会得到加强,所以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是当前教育的基本前提。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熏陶下,大学生正在逐步提高其自主意识,引导其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自身价值。但要基于当前实际情况,不仅仅要依靠课堂中的讲解,而是将其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实践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对学生的教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五)职业性与教育性
在大学校园里,其教育主体是具有自主意识的成年人,教育方针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侧重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基于此项基本要求,大学就是以职业为导向,加强对其专业技术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立足于社会。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思想意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对于有害的思想意识进行排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一)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规律
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简单的说就是突出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切实推进“百花齐放”的指导方针。加强不同文化、不同思想意识的碰撞,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多方面发展其个性形态,提倡多样化,在确保其正确性的情况下,允许各思想意识自由发展,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一方面是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价值认同感,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的联系,形成统一价值观。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快速、统一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与其相结合,扩大思想意识的传播范围与速度,大面积影响其政治需求,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上一篇:出纳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以及管理方式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