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卫生

乡村学校与乡土德育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8

学生在劳动中丰富了课外生活,也在劳动中体会了父母劳作的艰辛,更加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教育在无声中得以实现。 21世纪的中国学校德育必须适应社会和德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从说教中解放出来,回归生活。而生活的多姿多彩,社会需求的丰富多样,又决定了学校德育的个性化。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促进其品德发展,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中心小学立足实际,正视不足,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将乡土文化融于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使德育内涵更加丰富。 农村丰厚的人文资源和特殊的生态环境给了学校无尽的德育素材,为更好地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近传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精髓,培养高雅情趣和丰富的情感,界河镇中心小学引入了体验式乡土德育。学校紧紧抓住乡土的特点和优点,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洋溢着乡土气息的素材,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环节,以相关活动为突破口,创新学校德育模式,并将其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从而把本土的良好道德、传统习惯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 “开心农场”——收获感恩 2008年,网络游戏“开心农场”风靡互联网,许多学生也加入到“偷菜”的行列中,他们沉迷于网络虚拟的“种草、偷菜、养鱼”等行为之中,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为让孩子从虚拟的农场里走到现实中来,我们将校园东南角的一块空地开发成“开心农场”,把农场的土地分块到班,班内成立若干个“小小生产队”,制订出可行的耕种、灌溉、管理计划,包括管理时间、人员安排、管理制度、方法指导等,让每一位同学都来做农场的管理者。农场不是按照作物生长周期来承包的,每期小农夫只负责一个月,也就是说最后收获的果实里,有所有同学付出的辛劳。如果同学们在分配成果时能考虑到这些,那么他们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有形的蔬果,还有感恩的品格。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开心农场”的各种劳动实践活动。除让学生参与翻土、锄草、施肥、浇水等简单的劳动外,还组织他们在种植专家的指导下对大棚里的蔬菜进行搭架整枝、疏花疏果、病虫防治。此外,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劳动技能比赛。如在庆祝西瓜丰收的同时,开展了水果拼盘比赛,同学们以西瓜为原材料,拼出一盘盘精美的艺术品;同学们还利用萝卜进行篆刻,使普通的蔬菜登上了大雅之堂。农场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学生采摘下来的瓜果蔬菜,学校食堂全部予以采购,所得经费作为班级活动经费,用来丰富班级读书角,开展班队活动,为班级多彩活动提供更多资金保障,使同学们的劳动走向市场经济。活动中,每一个学生既参与了劳动实践,又获取了更多书本上无法传授的知识。学生在劳动中丰富了课外生活,也在劳动中体会了父母劳作的艰辛,更加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教育在无声中得以实现。 “开心农场”还是学校传承乡土文化和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在“开心农场”的围墙上设立了“乡土文化墙”,介绍和展示界河的民间艺术、自然资源、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等等。滕州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的美誉,因此,我们在“乡土文化墙”上专门设立了“界河土豆”文化专栏,栏板上不仅有介绍界河土豆的图文信息,更有孩子们为推介“界河土豆”设计的广告用语:“界河无界、土豆不土”“世博土豆出滕州,超市土豆都姓‘滕’”“烟台苹果,苍山蒜,不如界河大地蛋”……这一句句生动美妙的话语无不流露出孩子们对家乡的爱。“开心农场”的小主人也为自己种植的作物设立了标识牌,上面不仅有名称、科属、原产地、引进地、栽植时间、经济营养价值等作物的自然属性,还有种植要点。孩子们置身于“开心农场”不仅可以获取科学知识,体验劳动意义,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学生的土豆手工作品 民间游戏——阳光成长 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和终生的幸福是教育工作的目的。阳光体育运动不但能强身、激智、启德、促美、益心,还能促进文明、和谐校园风气的形成。开展阳光体育,我们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有自己的不足。长期以来,受办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较弱等诸多条件影响,农村学校课间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甚至课间操成为了学生唯一的体育活动项目。但农村学校也有活动场地广、阳光充足、活动空间大等优势。为此,我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结合区位优势,将传统性、地方性、传承性、游戏性、全员性、独特性于一体的民间游戏植入阳光课间活动之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动静结合、体艺融汇、全员参与的阳光体育之路。 2008年3月,按照充满童趣、合乎童心、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符合阳光体育活动要求的原则,经过挖掘、筛选、整理、完善等环节,学校确定了鞭撵陀螺、滚铁环、打四角、跳房子、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抓子等十余项具有民间趣味、地方特色的游戏项目,这些项目有的锻炼力量,有的锻炼耐力,有的锻炼技巧,有的考验智慧,非常适合小学生活动。活动中,各班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开展活动,每个班级除了有固定活动内容外,还会定时更换活动项目。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开设多项集体游戏,如一年级的“老鹰捉小鸡”;二年级的“找朋友”;三年级的“编花篮”;高年级的“跳长绳”等。学校还提倡将游戏与校园文化融合,将运动融入艺术之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大家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收获知识。如今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孩子们一边跳皮筋一边吟唱传统童谣,一边丢沙包一边背诵唐诗宋词,就连跳房子都跳出了成语接龙。每到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校园里都会洋溢着歌声、笑声、欢呼声、加油声,充满生机与活力。以民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生变得快乐阳光,不怕苦不怕累,敢于超越、勇于拼搏,学校体育工作也因此得到推进和提升。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具有乡土特色的阳光课间不仅是落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的重要平台,它还具有促德、调智、健体、审美等作用,同时,它也使民间体育艺术、民族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对调节学生学习节奏、缓解疲劳、增强体质、传承文化、崇尚规则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走进乡间——传承精神 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公民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结合学校所处地域环境,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熟悉的邻里乡间,去发现淳朴的乡土美,培育纯真的乡土情,使学生融入社会大家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走进乡土地。在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时,学校不仅重视校内教育,还充分利用现有乡土资源,对他们的校外生活给予积极指导。学校与校外实践基地密切联系,在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协助下,定期组织学生到土豆文化馆、北界河秧歌队活动站、西曹村松枝鸟生产基地等文化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界河土豆》课程开设的需要,在节假日我们组织学生到土豆育种棚、种植基地、收购市场、加工车间等地点考查实践,指导学生对界河土豆种植环境、品种、营养、销售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孩子们在亲身感悟“界河无界,土豆不土”内涵的同时,潜滋暗长出的是科学的精神与素养、严谨的作风与习惯。 培育乡土情。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镇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被褥,梳头洗脚。在老人们的感谢声中他们意识到了自身价值,学会了尊重与关爱;学校组织学生到龙山进行植被调查,宣讲封山育林的重要意义,孩子们既学到了知识,也明白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北沙河惨案纪念馆、国防教育基地,在那里孩子们了解了先辈的苦难,增强了国防意识,对热爱祖国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感悟乡土美。“滕县松枝鸟”“北界河跑竹马”是流传数百年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积极利用非遗地域文化优势育人,积极开发区域文化,落实地方课程内容,让具有乡土气息的土豆、剪纸、秧歌、泥塑、松枝鸟等走进课堂,成为学生的体验对象,学生在对乡土文化的学习体验中触摸到了传统,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有意义地度过了他们的闲暇时间,他们主动接触社会环境,辨别是非、美丑、善恶并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乡土课程的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使他们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公民。 颐和园 习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总要求: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为广大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北京市中小学校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和深入开展,使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学生在劳动中丰富了课外生活,也在劳动中体会了父母劳作的艰辛,更加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教育在无声中得以实现。 21世纪的中国学校德育必须适应社会和德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从说教中解放出来,回归生活。而生活的多姿多彩,社会需求的丰富多样,又决定了学校德育的个性化。让学生在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促进其品德发展,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中心小学立足实际,正视不足,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将乡土文化融于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使德育内涵更加丰富。 农村丰厚的人文资源和特殊的生态环境给了学校无尽的德育素材,为更好地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近传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精髓,培养高雅情趣和丰富的情感,界河镇中心小学引入了体验式乡土德育。学校紧紧抓住乡土的特点和优点,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洋溢着乡土气息的素材,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环节,以相关活动为突破口,创新学校德育模式,并将其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从而把本土的良好道德、传统习惯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 “开心农场”——收获感恩 2008年,网络游戏“开心农场”风靡互联网,许多学生也加入到“偷菜”的行列中,他们沉迷于网络虚拟的“种草、偷菜、养鱼”等行为之中,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为让孩子从虚拟的农场里走到现实中来,我们将校园东南角的一块空地开发成“开心农场”,把农场的土地分块到班,班内成立若干个“小小生产队”,制订出可行的耕种、灌溉、管理计划,包括管理时间、人员安排、管理制度、方法指导等,让每一位同学都来做农场的管理者。农场不是按照作物生长周期来承包的,每期小农夫只负责一个月,也就是说最后收获的果实里,有所有同学付出的辛劳。如果同学们在分配成果时能考虑到这些,那么他们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有形的蔬果,还有感恩的品格。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开心农场”的各种劳动实践活动。除让学生参与翻土、锄草、施肥、浇水等简单的劳动外,还组织他们在种植专家的指导下对大棚里的蔬菜进行搭架整枝、疏花疏果、病虫防治。此外,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劳动技能比赛。如在庆祝西瓜丰收的同时,开展了水果拼盘比赛,同学们以西瓜为原材料,拼出一盘盘精美的艺术品;同学们还利用萝卜进行篆刻,使普通的蔬菜登上了大雅之堂。农场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学生采摘下来的瓜果蔬菜,学校食堂全部予以采购,所得经费作为班级活动经费,用来丰富班级读书角,开展班队活动,为班级多彩活动提供更多资金保障,使同学们的劳动走向市场经济。活动中,每一个学生既参与了劳动实践,又获取了更多书本上无法传授的知识。学生在劳动中丰富了课外生活,也在劳动中体会了父母劳作的艰辛,更加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教育在无声中得以实现。 “开心农场”还是学校传承乡土文化和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在“开心农场”的围墙上设立了“乡土文化墙”,介绍和展示界河的民间艺术、自然资源、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等等。滕州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的美誉,因此,我们在“乡土文化墙”上专门设立了“界河土豆”文化专栏,栏板上不仅有介绍界河土豆的图文信息,更有孩子们为推介“界河土豆”设计的广告用语:“界河无界、土豆不土”“世博土豆出滕州,超市土豆都姓‘滕’”“烟台苹果,苍山蒜,不如界河大地蛋”……这一句句生动美妙的话语无不流露出孩子们对家乡的爱。“开心农场”的小主人也为自己种植的作物设立了标识牌,上面不仅有名称、科属、原产地、引进地、栽植时间、经济营养价值等作物的自然属性,还有种植要点。孩子们置身于“开心农场”不仅可以获取科学知识,体验劳动意义,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乡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学生的土豆手工作品 民间游戏——阳光成长 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和终生的幸福是教育工作的目的。阳光体育运动不但能强身、激智、启德、促美、益心,还能促进文明、和谐校园风气的形成。开展阳光体育,我们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有自己的不足。长期以来,受办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较弱等诸多条件影响,农村学校课间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甚至课间操成为了学生唯一的体育活动项目。但农村学校也有活动场地广、阳光充足、活动空间大等优势。为此,我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结合区位优势,将传统性、地方性、传承性、游戏性、全员性、独特性于一体的民间游戏植入阳光课间活动之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动静结合、体艺融汇、全员参与的阳光体育之路。 2008年3月,按照充满童趣、合乎童心、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符合阳光体育活动要求的原则,经过挖掘、筛选、整理、完善等环节,学校确定了鞭撵陀螺、滚铁环、打四角、跳房子、跳绳、踢毽子、跳皮筋、抓子等十余项具有民间趣味、地方特色的游戏项目,这些项目有的锻炼力量,有的锻炼耐力,有的锻炼技巧,有的考验智慧,非常适合小学生活动。活动中,各班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开展活动,每个班级除了有固定活动内容外,还会定时更换活动项目。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开设多项集体游戏,如一年级的“老鹰捉小鸡”;二年级的“找朋友”;三年级的“编花篮”;高年级的“跳长绳”等。学校还提倡将游戏与校园文化融合,将运动融入艺术之中,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大家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收获知识。如今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孩子们一边跳皮筋一边吟唱传统童谣,一边丢沙包一边背诵唐诗宋词,就连跳房子都跳出了成语接龙。每到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校园里都会洋溢着歌声、笑声、欢呼声、加油声,充满生机与活力。以民间体育活动为特色的大课间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生变得快乐阳光,不怕苦不怕累,敢于超越、勇于拼搏,学校体育工作也因此得到推进和提升。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具有乡土特色的阳光课间不仅是落实、保证学生每天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一小时的重要平台,它还具有促德、调智、健体、审美等作用,同时,它也使民间体育艺术、民族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对调节学生学习节奏、缓解疲劳、增强体质、传承文化、崇尚规则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走进乡间——传承精神 小学生正处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公民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结合学校所处地域环境,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熟悉的邻里乡间,去发现淳朴的乡土美,培育纯真的乡土情,使学生融入社会大家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走进乡土地。在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时,学校不仅重视校内教育,还充分利用现有乡土资源,对他们的校外生活给予积极指导。学校与校外实践基地密切联系,在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协助下,定期组织学生到土豆文化馆、北界河秧歌队活动站、西曹村松枝鸟生产基地等文化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界河土豆》课程开设的需要,在节假日我们组织学生到土豆育种棚、种植基地、收购市场、加工车间等地点考查实践,指导学生对界河土豆种植环境、品种、营养、销售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孩子们在亲身感悟“界河无界,土豆不土”内涵的同时,潜滋暗长出的是科学的精神与素养、严谨的作风与习惯。 培育乡土情。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镇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被褥,梳头洗脚。在老人们的感谢声中他们意识到了自身价值,学会了尊重与关爱;学校组织学生到龙山进行植被调查,宣讲封山育林的重要意义,孩子们既学到了知识,也明白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北沙河惨案纪念馆、国防教育基地,在那里孩子们了解了先辈的苦难,增强了国防意识,对热爱祖国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感悟乡土美。“滕县松枝鸟”“北界河跑竹马”是流传数百年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积极利用非遗地域文化优势育人,积极开发区域文化,落实地方课程内容,让具有乡土气息的土豆、剪纸、秧歌、泥塑、松枝鸟等走进课堂,成为学生的体验对象,学生在对乡土文化的学习体验中触摸到了传统,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们有意义地度过了他们的闲暇时间,他们主动接触社会环境,辨别是非、美丑、善恶并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乡土课程的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使他们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公民。 颐和园 习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总要求: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为广大中小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北京市中小学校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和深入开展,使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上一篇:天下书架
下一篇:试卷可奇葩但不可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