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sonJuvenileCrimesDelinquency2001No.5【文章编号】1006—1509一(2001)05—0048—04一、学生的经历及现状为了避讳,我们姑且隐去该生真姓,称之魏×,该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偷窃,现已成癖,频频作案。六亲不认,同学家、亲戚,连同抚养他的监护人,他都要偷,学校、商店、工厂,他都要“光顾”。近半年,就作案大小十几起,计现金1500元,实物有高级照相机、铜材、各种小货。学习成绩在特殊学校属上等。也能遵守课堂纪律,参加学校卫生工作表现良好,但在家里非常懒惰。二、个性测试资料1.2001年1月,该生在崇明县中心小学心理咨询站进行心理健康测试,PPCT结果报告为:a.对人关系不适应,表现在对周围人有明显的攻击性的反抗倾向,同时因不被他人接受,而产生明显的压迫感和被压抑感。b.由于不能控制的欲求和冲动,因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情绪不稳定。c.由于不适应集体生活,认为自己不被他人接受,有明显的孤独倾向,情绪明显不稳定。d.由于学习上没有成熟欲求,有明显的学习不适应。2.2001年1月智力测试结果,智商IQ为中等水平。三、魏×心理发展概述我们走访了从前执教过魏×的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以及他的亲属,加上其本人自述和初三时班主任、学校政教主任的观察,概述如下:魏×父亲是个农民,17岁患肝炎期间因受到惊吓引起阵发性精神病。魏×母亲25岁时被她的一位同学所蒙骗,嫁给30岁仍打光棍的魏×父亲。婚后生得一子一女。因魏父没有家庭责任感,魏×6岁时其母携女改嫁。魏父因此精神病复发。魏×给其父,但主要由祖母抚养。父子俩同睡一床,犹如兄弟般经常吵架。魏×读三年级时和其父在床上相互吐痰,竟有如此恶作剧的“游戏”。魏×四年级时其父精神病加剧。被社会福利院收养。魏母将魏×接到身边,住在集镇上。魏×开始玩游戏机并上瘾。因不敢向继父要钱,开始偷窃。不到一年,魏母见对其教育无效只好将其送回祖母处。老奶奶重男轻女,娇贯唯一的孙子。但魏×对祖母缺乏亲情,从不肯为老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魏×六年级时向祖母索钱,竟以刀子相威逼。老人拎水跌伤后要魏×帮助拎水,魏×蛮横地将她推倒在地。老人雪上加霜,遂成半瘫痪。几个大姑瞧不起四川籍的魏母,常以不友好的语言相讥。魏母改嫁后不许她看望儿子。魏×进校读书后也因为是“外地人”的儿子,在当地孩子的眼中成了“另类”。再加上母嫁父疯,生活贫困,魏×从小在精神和物质上得不到一般孩子的需求。魏×初二时祖母逝去。其大姑母因借住魏×家房子做生意,当然也因为亲戚关系而成为魏×的监护人。魏×好吃懒做,和其姑父母不能融合,姑父母也对他无好感,时有打骂。姑父母的生意是做花圈和寿衣,家里搞的肮兮兮的,且有一种阴惨惨的气氛。晚上,魏×就独自睡在这“脏兮兮”、“阴惨惨”的住房里。当过魏×小学多年班主任的邱老师说,魏×脑?48?万方数据子蛮好,劳动积极,尊重老师。但家庭环境恶劣,缺少引导。小偷小摸从小学开始。教育后改过。当地一位老板出于义举,认养面临失学的魏×姐姐。魏×在他姐姐住地将老板儿子的储蓄罐偷去,用偷得的280。元钱买游戏机。魏×姑母打他,魏X躲在外面一夜未归。从此自暴自弃,不断偷窃。这位邱老师仁至义尽,经常关心他,送些吃的给他解馋,发动全班同学献爱心捐助魏×65元钱。魏×读初二时碰到邱老师,邱老师依然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嗣后,魏×写信给邱老师,表示以后不犯,好好学习,但不久又作案。魏x读中学时的李老师说,魏×热心班级工作,和同学也能友好,爱好体育,有集体荣誉感,在运动会上努力为班级争光,学习成绩中下等,不会不及格。在校表现还正常,有虚荣心,喜欢说谎,一次迟到后故意把表拨慢以掩饰。刚来中学时派出所就到学校调查他的案子,魏×的情绪起了明显变化,同学讥笑他的偷窃行为,家里表现很懒。魏×升初三时主动要求来培成学校读书。据他自己说,想换个环境。入学半个学期,果然表现良好,期中考试名列班级第一。但不久出了两桩事:一是他父亲在福利院故世;二是他在暑假偷铜材案发,刑侦队警车追踪到学校办案。魏x的情绪又急速回落,又开始作案。先是偷教师办公室100元钱,后偷他的监护人1235元钱,一昼夜就全部挥霍光。还盗窃学校、商店。这次案发后,魏×在检查中这样写道:从小我就记得父母离婚和爷爷去世,可是命运还没有把我的家折磨够,又是爸爸发了精神病,在世上只有唯一的奶奶照顾我,从小我的心灵就受到伤害.o以前我从来没有向亲人要过一分钱,玩游戏机后就开始偷钱,被发现后只是受到打骂,从来没有人和我谈心。同学的讽刺,老师的冷眼,既没有父爱,也没有母爱。偷钱感到报复的快乐,用钱也感到快乐、舒服。读初中换了新环境,想过改正错误,也改了许多。初二下学期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奶奶,更加感到不应该来到这个世上。虽有姑妈照顾,也是一无所有,感到周围都是敌人。又设法去偷钱,这是对受伤心的唯一安慰。培成来招生,我又看到了希望,但不久父亲故去的噩耗又传来,我曾答应过长大买好烟给爸爸,我不甘心。每天晚上都想着妈妈和姐姐的身影,我好想你们。每天晚上我都睡在温漉漉的枕头上。我再也不想被我姑妈抚养,因为我受够了。给我一份母爱,你的儿子发出最后的呼救。路在哪里,谁能帮我指点一下。奶奶去世后我对生活一点没有信心。姑妈她们对我一点不客气,总是一副冷面孔也给你看,使我很不好受。不久姑父摔伤腿住院,没有人照顾我。只想姑妈能给我一点母爱。姑妈抚养我,我还偷她的钱,我真是狼心狗肺吗?难道我真的这样执迷不悟吗?谁能告诉我还有机会再当一次人吗?我只想有一个知音,经常帮我解除心中的忧虑,开导我,使走上正道,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以上基本是魏×原话。)按照魏×的作案程度和他的年龄。公安机关可以处理。但校方考虑到他的特殊身世,竭力挽救他,做了许多工作。在几个月内,包括寒假他都没有作案,情绪也很安定。第二学期开学不久,魏×玩一张过期的201卡,一个不负责任的同学说他偷班主任老师的。魏×很苦闷,给我们写了一封短信。信中说,他经历了那么多事后好像长大懂事了,努力把头脑中的邪念赶出去,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开学也快两个星期,他心中总有些不愉快,总觉得一些人看不起他。想念死去的亲人,根本睡不着觉。就在交信的当天(周五)回去后,魏×又去偷他姑妈300元钱,去上海市区流浪了几天,后在某农场玩游戏机被老师找到带回学校。四、魏×心理发展简析魏×身世凄惨,生活环境也很差,尤其缺少亲情,从小造成了他的心理失调,表现为自卑与怨恨,孤独与自我封闭,冲动——以偷窃方式渲泄心中的情绪。因为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不一致便产生个人需要与客观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的不断刺激,渐渐滋生了违法犯罪的心理症状:希望过安逸的生活,而且利己性和一时性的倾向严重;情感不成熟,不考虑自己行为的责任,冲动地追求快乐;对予挫折的忍受力很弱,由于自我控制力减退,容易按本能去行动;存在着把自己的非法行为的责任咎于他人或周围事物的倾向。据魏X自己交待,他偷其监护人姑妈1235元钱有三个动机;一是为报复姑父母对他的打骂与冷酷;二是想赶走姑父母;三是拿钱去玩。符合上述心理特征。环境,国外称之为隐性课程。环境对一个人的成?49?万方数据IssuesonJuvenileCrimesDelinquency2001No.5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既能促成人的发展,也能毁灭人。正如古人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魏×的特殊身世和他的特殊经历,尤其是漫长的偷窃历史。使他正常的社会情感已经断绝。他的心理冲破了一切正常的约束,既不顾亲情,也不顾法制,更不顾名誉。一个哲人曾说,人不害羞,事情就难办了。一个人既然撕破了自己,他的行为必然是不顾一切的冲动。当然,魏×还没有达到疯狂的程度,他还有一点廉耻之心,因为他还能感受到别人对他的讽刺和冷眼。他还是有救的。以前的,他的偷窃行为受到的惩罚一般是棍棒加辱骂,这种简单的、粗暴的教育方式强化了他原来不求上进,不知荣辱等性格倾向,形成了厚颜无耻、破罐破摔等性格特征。从上面“概述”中可以看出,魏×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汁为主。这种气质类型灵活好动,对一切事物都易于发生情感,但比较脆弱,不深刻和易于消失,兴趣容易变换,具有外倾性。在魏×的自述中,既有某些真诚的忏悔,也有自欺欺人的谎言。比如他对其父母的感情,仅仅是一种需要和依赖,对他母亲的感情可能也是仅止于此。魏×在情感方面,极不稳定。心里有点变态。他认为老师对他冷眼,同学对他讽刺,事实上也有像邱老师那样关心他,许多同学对他也是友好的。他是因为自卑(心虚)而多疑,因多疑而嫉恨,因嫉恨而产生对他人的敌意。他偷去了我们一位老师100元钱,这位老师找他谈话,考虑到他的需要,送他30元钱,其他老师元旦、春节都送他衣物,一次一次找他耐心地谈话,动员他母亲,姐姐关心他、看望他,也许他也感动过、收敛过,但心中的“魔鬼”依然主宰他。魏X一昼夜挥霍偷得的1245元,偷了老师办公室的100元钱,就兴奋地向同学“报捷”,我们开始怀疑他的行为是他父亲精神病的遗传。其实是一种变态的穷人心态。平时习惯了,为“穷”所压抑,就想入非非,希望过把“富翁瘾”,于是魏×招待同学(有些不认识),吃喝玩乐,为同学买皮鞋等物品,还给人家车钱回家,如此“潇洒”一回。五、对学校家庭教育以及司法部门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启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盗心,正是在不良客观环境和教育下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那么,魏×的人生轨迹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50?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人行为不善。可能是基本需要被剥夺的结果。如果能发展他的内在潜力,向健康人看齐,则行为就可能有所改善。所以,对青少年合理的又可能满足的需要,应给予之,一时难以满足,要对他讲清道理,以免他们产生挫折感。尤其是精神方面,培养他们自尊自立、发奋图强的品质,培养他们独立的自我意识和人格精神。教师在班集体中营造一种关爱人的氛围,以集体的温暖弥补家庭的缺憾。2.青少年学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外界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教育下能得到正确的解决,从而使他们健康地向成年过渡。反之,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这些矛盾就可能使他们向错误方向发展。应该从小学开始就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而且这些教育必须有针对性。比如对魏×,决不能因为同情他的身世而放松对他的教育,使他将问题行为推向客观而原谅自己,以错误的方式满足错误的自我,作案后仍心安理得,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魏×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肯定严重短缺。尤其在思想斗争的时候,更需要教师或亲属及时、正确的支持和帮助。3.早在20年前,日本学者砂山延雄就指出:怠学是犯罪之母。我们所接触的有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一般都没有学习兴趣。如果能培养他们有正当的兴趣爱好,可以吸纳他们的过剩精力,可以减轻他们内心各种各样的矛盾交织,并由此弓l导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要加强对严重问题学生的亲情教育和劳动观念、勤俭教育。教育他们首先要爱父母、爱亲属,因为这是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逻辑起点。缺少亲情的人会转为对社会的冷漠和仇恨。像魏×那样六亲不认,残忍地胁迫老祖母,所以在行为上会肆无忌惮。魏×在家里非常懒惰。缺少最起码的责任感,体验不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所以就肆意破坏、肆意挥霍。4.对青少年严重的问题行为,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根据效果律:任何行为如果产生了愉快的效果。人们就可能重复这种行为,如果产生了不愉快的后果,人们就可能避免这种行为。魏×屡屡作案,除了吃点皮肉之苦(这也是一种惩罚,但毕竟太简单),并没有承担怎样的后果,所以不能起到警戒的作万方数据用o5.公安机关办理在校学生的案子,应注意避讳,为问题学生留点“面子”,保护他们残存的那点自尊心。如警车不一定直接开入校园,不一定穿警服找学生办案,不一定在上课时间把学生找出来谈话。学校毕竟是学校,既然是在校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无论是公安人员,还是学校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既不能轻信学生的供词;也不能武断地当作说谎,切忌审讯的口气。即使学生说的是假话,在没有证伪之前也应该“相信”。6.加强对学生阅读、观看影视、电脑的指导,防止学生讲媒体中“黑色”、“灰色”、“黄色”的“模仿效应”。7.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认为,不能单纯从逻辑意义理解这句话,应着重这句话的哲学表义。这就是:教师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使命感,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如果魏X从小遇到像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家,也许他的生命轨迹就不会这样。这样假设的意义是:让我们教师反省,在魏X成长的过程中是否尽到了最大的信任?是否忽略了魏X成长的“关节点”或“增长点”?如果我们从小就注意培养魏X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处理能力等,也许魏X的心理健康指标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客观地说,教育不可能是万能的,总有个别“化外之顽徒”。但是,作为教师,如果在教育学生之前先有这样的定势,那么肯定会因此失去了足够的教育信念,也就会削弱教育的责任心,也就会影响教育的效果。学生的思想转变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有反复,甚至是多次反复,教师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上接第47页)不要用粗暴手段惩罚他,并主动找他谈心,对他的一段时间内的优点予以肯定,并由老师和父母共同对他提出了下阶段的努力目标。事后,他再三表示以后不会发生类似事情。在此事后,我们观察他的行为,在~段时间内,的确有所好转,但并非彻底根除问题。(二)从认知能力的改变入手,改变他对问题的认知结构。由于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在短时间内想一下子改变他的认知结构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对其认知结构的改变的教育持续了较长的时间。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求家长在教育方式上予以配合,支持他思想观念的转变。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对犯了错误不管承认不承认都一样结果的思想终于有了改变。他明白了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第一步。并在老师的协助下,对他易犯的一些错误,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原因,把这些内容印在自己的脑子中,以后每做一件事,思考一下,有无重犯以前的错误,以尽量避免。疏导实施之后,他的行为习惯有所好转,说谎的概率也大幅度降低,但并没有完全解决。(三)用厌恶疗法,让他自己对自己的说谎行为产生反感,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在前面疏导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更深一层的矫治。先让他自己有了根除恶习的要求,我们作出规定:以后只要他每说一次谎,就取消他放假的资格,并在他手上套上橡皮筋用力弹二下。他同意了,并写了保证书。在实施中,他在前后三个月中,一月比一月说谎次数减少,到十二月份,仅被罚一次。(四)从心理学角度,让他了解自己个性性格上缺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训练,使他的问题行为减少。真正能矫正他的问题行为,我们认为必须从他的个性性格的改变人手,因为他的心理问题还是源于此。因此,我们的工作逐渐转移到了这方面。首先,通过心理健康辅导课让他懂得性格、个性、气质、人格等概念;然后在个别中指出了他在个性方面的缺陷,并告诉他,他产生很多问题行为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在他有了想改变缺陷的想法后,指导他逐一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他在各方面的问题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心理老师也予与了肯定。同时,他的问题行为也随之减少。四、心理疏导的结果在对该生实施辅导的近一年中,他的问题行为得到了控制,尽管还有一定的反复,但总的讲来,还是比较成功的,他说谎的习惯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老师、家长和他本人都比较满意。.万方数据?51?
上一篇:近代卫生观念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