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卫生》
15242006.2008年北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结果分析谢平吴德仁沈智勇梁健叶小萍(广西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海市536000)【摘要】目的了解北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08年北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北海市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2起。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95.24%;除1起食物中毒发生在高校外,其余发生在中小学及幼儿园;每年l、3,4、5、12月份多发,占总起数的92.5%;发病学生年龄为5一17岁,男女之比约为1.25:1o从首例病例发生至痰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的时间,平均7.9d。食物中毒共发生2起,分另q为细茵性和毒草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中小学及幼儿园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场所;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是北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病种,冬春季是多发季节。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积极扩大学龄前儿童水痘等疫苗接种,督促和指导学校做好各项防控措施o【关键词】学校卫生;传染病;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研究;公共卫生事件;广西北海市【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04(2009)10-1524-0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学校是人群比较聚集的场所,这些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性比较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比较低,饮食卫生意识又差。近些年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等一些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比较多,经常在学校造成暴发,食物中毒也时有发生,使学校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2】,对学生身体健康和学校的教学秩序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解北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况,探索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对2006—2008年发生在北海市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及北海市突发事件报告资料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标准参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中对各类事件的划分【31。使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2结果2.1流行强度2006—2008年北海市共报告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发生在学校的就有42起,发病l337例,无死亡病例。其中2006年9起,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21.43%(9/42);2007年16起,占38.10%(16/42);2008年17起。占40.48%(17/42)。4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罹患率为3.40%(1337/39284),87.5%事件的罹患率小于10%;暴发疫情持续时间为2—68d,平均25.2d。2.2事件分类北海市学校在2006~2008年报告的突发事件中,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病种有6种,多发病种有水痘24起、流腮8起、风疹6起、流感及流感样各1起,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di95.24%(40/42),报告的发病例数占学校总事件发病例数的95.14%(1272/1337),见表1。表12006-2008年北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统计表200620072008合计起数病例数起数病例数起数病例数起数病例数流感l59OO00l59流感样O0l36O013643268724水痘513913658流腮240l8252188340风疹000061796179食物中毒l43l2200265合计928116572174844213372.3城乡分布一县三区都有报告,以海城区和银海区较多,分别为14起、19起,合浦县较少。见表2。表22006-2008年北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地区统计地区流感流感样病例水痘流腮风疹食物中毒合计构成比(%)海城区l094001433.33银海区Ol1232l1945.24铁山港区003l40819.05合浦县00000ll2.38l2486242100.02.4学校类型除1起食物中毒发生在高校外,其余发生于中小学及幼儿园,其中有4所小学各出现2起次,有1所小学出现3起次。2.5时间分布40起传染病事件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以12、1、3、4、5等月份为多发,共37起,分别占总数的92.5%(37/40)。以3月和4月为最高,分别为14、8起,分别占35.O%(14/40)、20.0%(8/40)。2起食物中毒分别发生在4月和11月。详见表3。2.6人群分布由传染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和部分初中生,主要为5一13岁小学生;食物中毒发病年龄特征性不强。男女之比约为1.25:1。万 方数据1525表32006—2008年北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种及月份统计2.7信息来源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由学校直接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占80.95%(34/42);其次是乡镇卫生院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从首例病例发病至疾控中心接到报告,最快为ld,最迟为39d,平均为7.9d。3讨论自从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ILS)在我国发生,并造成严重危害以来,我国对各种传染病等疾病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常重视,先后出台了各种工作规范和有关法律法规,对各种传染病暴发所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数量上进行了界定,严密防控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尽管近年来霍乱、鼠疫等重大传染病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所减少,但一些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流腮等常在学校暴发并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北海市近几年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北海市2006—2008年发生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如下特点:(1)发生频繁:3年内共发生42起;波及的学校多,达36所;个别学校事件发病持续时间长(68d),病例数多。(2)事件分类:以传染病疫情为主,病种主要为水痘、流腮、风疹,且每一年流行的病种都有其特点,从发生频率上看,3年总数和每年发生起数以水痘最多,尤其2007年达13起;其次为流腮。每年都有,且以2008年为多;第三种为风疹,共6起,但只发生于2008年。食物中毒、流感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则比较少。(3)发病场所以小学为主,发病对象主要为5一13岁学生。(4)发生时间为每年冬春季节。原因分析:(1)儿童针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普遍较低:尽管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已开展了20余年,但有些疫苗如水痘疫苗、腮腺炎疫苗等一直都属于二类疫苗,是由儿童家长自费自主选择接种的疫苗,有些家长不知道儿童需要接种、认为不必种、家庭困难等原因都会造成不种、漏种和迟种。有些疫苗如水痘疫苗,接种后免疫率并没有达到100%,有相当一部分小孩接种一针后并没有产生免疫力。很多疫苗的免疫期只有几年,有些甚至只有1年或几个月,如流感疫苗等。另一方面,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和防病意识的提高,家长对自己小孩护理和防病措施不断加强,进入小学或幼儿园前,这些儿童大多没有自然感染过水痘、流腮、风疹等传染病,缺乏免疫力【4J。(2)报告不及时、隔离不严格:学校传染病病人的及时发现隔离是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口】。本市发生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首例病例发病至疾控中心接到报告时间平均为7.9d,最长达39d,由于报告迟,学校又未能采取隔离等有效的防控措施,使水痘等传染病得于扩散传播导致疫情局部暴发,成为本市传染病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原因。由于这些传染病有潜伏期,成为防控工作的难点。(3)通风不良:引起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生与相应传染病流行季节一致,除了天气寒冷适宜这些传染病病毒生存繁殖和传播外,还与寒冷时节学生教室门窗经常紧闭、空气不流通而造成传播有关。(4)学生自我防患意识和能力差:学生自我防患和保护能力不足也是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防护意识不强和经验不足,有些褥病学生不自觉隔离,未过隔离期就返校上课,有些即使隔离在家,也经常跑去跟其他未发病的学生玩,而未发病的学生也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针对以上原因,建议采取如下控制措施:(1)扩大儿童免疫,广泛开展水痘、流腮、风疹、流感等疫苗的预防接种,有效提高学龄期儿童免疫屏障。(2)提高学校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主体认识,尤其要增强校长作为疫情报告和管理第一责任人意识,认真督促有关人员落实晨检报告和隔离制度。(3)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及其家长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危害的认识,使他们懂得如何预防这些传染病和食物中毒。(4)卫生和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学校冬春季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力度,把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参考文献[1]王陇德。齐小秋,祁国明,等.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丁胜非,陈碧云,段红英,等.湖南省21304-213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J].实用预防医学,20136,13(3):654—65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37号令。2003:12.[4]缪春华。袁兆虎,2004-2006年镇江市传染病爆发疫情流行情况分析[J].疾病监测,2007,22(11):760—762.[5]王海,罗国强.紫金县2006—2007年水痘爆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33(4):46—47.(收稿日期12009一07一14修回日期:2009—08—20)万 方数据
上一篇:试论儿少卫生学科研应面向学校卫生工作实际需
下一篇:没有了